企业上市走“绿色通道”—— 融资更顺畅 乡村添活力

2021-11-15 来源于:人民日报

  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,沿盘 山公路往下看,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汇成蓝色“大海”。“大海”下面藏着很多“宝贝”,或是一畦美丽的金银花,或是种满蔬菜的大棚,光伏发电产业和现代农业在这里交融共生,形成独特风景。

      “光伏发电板高2米至3米不等,利用发电板下面的空间发展种植、养殖等产业,这可是‘农光互补’的经典模式。”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弓传河说。

      怎么想到了来榜罗镇建光伏电站、种金银花?“这里的地势是西北高、东南低,海拔在 1900 米至 2100 米之间,区域沟壑纵横,而金银花耐旱、花期长、不需要太多肥料,很适合这里种植。”2017 年,晶科科技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到榜罗镇的这片“荒地”,光照充足是选择电站地址的条件,因地制宜让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更高、实现“农光互补”同样是他 们考虑的重要内容。

      “公司选好建电站地址后,技术人员会将土壤采样化验,结合土壤酸碱性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。上层建光伏组件发电,光伏支架下面搞种植,从而起到恢复生态、 农民增收等多重作用。”弓传河说。

      弓传河介绍,建成后的通渭 50MW(兆 瓦)光伏扶贫农光一体化发电项目,年发电 量约6500万千瓦时,可为当地500户贫困户家庭每年每户带来 3000 元的发电收益。 除了这3000元发电收益,如今,在通渭县搞金银花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,通渭县逐 步形成了上游科研院校驻点研发、中游龙头 企业带动合作社烘干加工、下游与中医药企 业合作对接市场的研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,金银花成了通渭的“致富花”。

      “光伏扶贫不仅有利于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就业,还能带来明显的产业发展和社会效益。”晶科科技董事会秘书常阳说,多年来,晶科科技不断加大力度助推安徽、江西、甘肃等地精准扶贫,多模式、全方位帮助农户脱贫。

      光伏扶贫模式好处多,但光伏行业重资产的特点却一度成了晶科科技助农路上的 “绊脚石”。

      “早期光伏电站建设成本较高,100MW的光伏电站大约需要投入7亿元,3000MW 就是 200多亿元的投资水平,对于一家民营企 业来说,资金压力不小。”常阳告诉记者,随着 公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,以往靠融资租赁等传统融资渠道获取的资金已无法满足需求。而银行借贷往往审批周期长、融资成本高,愿意放贷的机构也很少。钱从哪里来?2016年 9月发布的《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 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》提出,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。公司开始谋求资本市场的助力。

      2018 年,江西省政府宣布实施“映山红 行动”,加快推动赣企上市步伐,在江西省政府和上饶市政府指导下,晶科科技享受到了企业上市“绿色通道”政策——2018年 12月,晶科科技通过了江西省证监局辅导验收及证监会的IPO首发受理;2020年 1月,通过证 监会主板发审委审核;4 月证监会核发了晶 科科技 IPO 批文,5月公司成功上市。

      “从2018年接受券商、证监局、金融办等机构和部门的辅导验收,到 2020 年通过 审核、‘敲钟’上市,前后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,相比一般企业往往要等待两年半甚至更久,‘绿色通道’真的是实现了助力贫困地区企业上市‘即报即审、审过即发’。”常阳说。

      时间就是金钱,晶科科技上市后,资金难题可算解决了。常阳告诉记者,公司 IPO 募集到的25亿元主要投入项目建设中,后续又发行了30亿元可转债、支持了多个项目建设。“上市前,公司融资成本接近 7%,上市后不仅融资成本大大降低,资本市场为我们现金流稳定、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重要支撑。”

      数据显示,截至 2021 年 3 月,晶科科技农业公司运作旗下土地总面积为 85693 亩,涉农项目共 2GW(吉瓦),其中“农光互补” 土地面积 30935 亩,“渔光互补”项目 23378 亩,“林光互补”项目 15699 亩。

      “公司将继续全方位保障光伏电站质量,实现光伏电站持续性盈利,兼顾生态环境改善,提高土地综合资源利用率,让光伏扶贫效益最大化,真正实现让利于民、惠农增收。”常阳说。